
AI时代,如何保住你的创意核心?
当AI能生成一切时,我们还剩下什么?答案比你想象的更令人兴奋。
“AI会取代我们吗?”
这个问题,或许是2025年以来,每一个创意工作者午夜梦回时都会掠过心头的阴影。当我们看到AI在几秒钟内就能生成精美的画作、流畅的文案、甚至完整的代码时,一种被“掏空”的感觉油然而生。如果“执行”的价值被无限削弱,那么我们作为创作者的“核心价值”究竟是什么?
我们害怕的,不是AI太强大,而是我们不确定在它的强大面前,自己还剩下什么。
但在EVOKER,我们相信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。我们认为,这个时代非但不会削弱你的创意核心,反而会前所未有地将其放大。前提是,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你的核心到底是什么。
长久以来,我们常常将“创意”与“技能”混为一谈。一个会用Photoshop的叫设计师,一个会写代码的叫程序员。然而,技能(Skill)只是实现创意的手段,它关乎“如何做”。而创意的真正内核,在于那些AI无法触及的人类特质:
- 独特的情感与体验 (Unique Emotion & Experience): 你的喜悦、你的悲伤、你童年时某个夏日午后的记忆、你对一部电影的独特感悟……这些私人化的、无法被量化的情感体验,是催生一切动人创意的源头。AI没有童年,也没有乡愁。
- 主观的审美与判断 (Subjective Aesthetics & Judgment): 什么是“美”?什么是“好”?什么“恰到好处”?这种基于个人品味和价值观的判断,是创意的方向盘。AI可以提供100个选项,但决定哪个选项“对”,永远是你。
- 跨领域的联想与洞察 (Cross-domain Association & Insight): 将天体物理学的概念与一个蛋糕的设计结合起来,从一首古典乐中为App界面找到配色灵感……这种打破常规、建立意外连接的能力,是“神来之笔”的本质。AI的联想基于数据,而你的联想,基于生命本身。
这三者——情感、审美、洞察——共同构成了你不可替代的“创意核心”。它们不是关于“如何做”,而是关于“做什么”和“为什么做”。
AI时代,我们每个人的角色都必须转变。当AI成为无所不能的“手”时,我们必须升级为更智慧的“大脑”。
- 成为一个优秀的“提py问者” (The Questioner): AI的产出质量,直接取决于你提问的质量。一个平庸的问题,只会得到一个平庸的答案。而一个充满细节、情感和想象力的“指令”(Prompt),本身就是一种创作。你需要问自己:我想要传达的确切情绪是什么?我希望观众感受到什么?我的灵感来源是什么?你向AI提问的过程,其实是在向你自己的内心深处挖掘。
- 成为一个果断的“决策者” (The Decider): AI会为你呈现无数种可能性,如同一个发散思维的伙伴。而你的工作,就是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花园中,凭借你的审美和洞察,修剪、选择、组合,最终确定那条通往你心中完美作品的唯一路径。拒绝那些“看起来不错”的平庸选项,坚持那个“让你心跳加速”的最终决定,这就是你的价值。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:如何保住你的创意核心?
答案是:停止担忧你的双手,开始聚焦你的内心。
AI带走的,只是执行层面的繁琐;它留给你的,是更纯粹、更核心的创意职责。它强迫我们从“技能的工匠”蜕变为“思想的艺术家”。你的核心竞争力,不再是你掌握了多少软件,而是你拥有多么独特的灵魂。
在EVOKER,我们所有的设计哲学都围绕这一点展开。我们希望AI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,而不是你的主人。它为你扫清障碍,让你能心无旁骛地与自己真正的创意核心对话。
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。在这里,工具的门槛被夷为平地,唯一能让你脱颖而出的,就是你之所以为你的那一切。